穿得过VS 穿得错
- Stephanie
- May 4, 2018
- 3 min read
上

周四,我去Saatchi Gallery参加了2017 Salon QP的顶级奢品独立钟表展。当时接到的通知说就是Smart Casual,但浏览官网信息的时候却说的是Black Tie. 这就有点尴尬了,两个完全不一样的Dress Code:因为邀请我的人自己一定穿的是Smart Casual,但是现场一定也有很多人穿得是Black Tie。后来我的这种办法就是,一条小礼服黑裙子,加上大的羊毛围巾,到现场看情况。如果大家都穿的不那么正式,那我就披着围巾,如果都很正式,那就脱掉围巾。媒体会的时候感觉大家还收敛一些,时间一过6点,我就看到各种亮丽,亮丽的头饰、亮丽的眼妆、亮丽的脸、亮丽的裙子、亮丽的包包,亮丽的鞋子……那一刻,我收起了我所有的顾虑。
周一,我收到了Salon QP的官方图片,当时在一个场馆有一个展板,很多来宾就会在那里拍照。因为并不是类似红毯的拍照,很多人不好意思,所以最后就是由摄影师来决定要拍谁。我收到的照片当中,被拉去的,都是当天看起来很漂亮,很出挑的人,换句话说,就是衣服穿的够正式的来宾。一瞬间我觉得,这就是一个真理:做人不能太低调。
同样也是在上周,我看到了一篇Bloomingdale新继承人写的一篇专栏文章《In Praise of being Over-dressed》,她在文章里面描述了她的奶奶Betsy Bloomingdale的穿衣哲学,也是她所继承的穿衣哲学:没有什么隆重的场合比隆重的战袍更加隆重的了。她说,她奶奶是一个高定狂,虽然很多衣服一辈子只穿一次,但是也会认认真真的把家里所有的衣服都挂一个标签,上面清楚的标记着是在哪个地方穿了这件衣服。她说,这是Bloomingdale家沿袭至今的衣橱理念。
当看到这里的时候,我也不禁会有一个问题:如果别人都不如你穿的隆重怎么办?Bloomingdale给出了一个机智的回答:我之后要去一个什么什么地方/我刚从什么什么地方过来。这样就合理的解释了你的尴尬。同时她还觉得,如果你穿的很隆重,活动的主人会觉得你很重视她的活动,其实人家是会开心的。
其实在现在的很多场合,Dress Code本身就界线不是很明确。除了商务会议或者红毯这样指向性及其明确的场合外,很多events其实穿衣都是见仁见智的。Smart Casual的裙子很有可能换条项链换双高跟鞋就可以成为Black Tie。
所以,这个就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:什么是穿得过?什么是穿得错?
周四那天晚上,并不是所有人都穿得很对。至少我见到了一些我自认为不对的。虽然是Black Tie,长裙无可厚非,但是我却见到了民歌舞台常见的礼服裙。就是那种纱质宝蓝色大露背低胸,胸口还有褶皱的那种。衣服长度是拖地的,目测衣服的主任还穿了一个12cm有防水台的高跟鞋,胳膊上还搭了一个同样质地杂色的纱巾。姑娘应该是不常穿那么高的高跟鞋,走起路来一歪一扭,还必须要提着裙子,不然就有被绊倒的可能性。这就是典型的穿错了。不仅是这个场合错了,这条裙子对于这个姑娘,可能永远都不会对,可能毕业生舞会的那种可以吧?理由呢?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不合体+搭配出了问题。2是,当晚的活动,可能确实需要的是更有质量、更有质感的衣服。哪怕是简单的西裤小正装上衣(Blouse那种)也比这样的风格要好很多。
我赞成这个女孩子认真穿衣服的态度,但是我不赞成她不思考乱穿衣的方式。其实,了解自己远比了解别人容易,我不理解的是,为什么很多女孩子在陪逛街能给出很多指导性意见,但是却对自己的身材不了解呢?真的是当局者迷吗?还是盲目自信或者太贪心,就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穿?
Bloomingdale模式里,我总结了一点就是,其实如果你穿的适合自己+好看,那么稍微过一点也没有关系,毕竟认真没错。但是在我的经验里,如果你穿的不符合自己的风格,就是大错特错了。(当然,我这里也默认了大家是了解Dress Code的基本概念的。)
最后,我希望我们所有的姑娘,都能和Bloomingdale家一样,取悦自己的衣橱,没有高定,但是那些裙子,也是我们的宝贝。
Comments